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投资
 

2011年4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刚刚结束。数据显示,全国1176家乳制品企业有426家未能通过重审,107家须停产整改,通过重审的有643家。

乳企生产许可重审:
挤出两成市场份额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徐丽艳/文

乳企生产许可重审:挤出两成市场份额

一季度以来,欧阳云涛明显感觉到企业产品销量增加了不少。“乳制品一季度是淡季,但销售额已经达到七八千万元。”欧阳云涛4月15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4月份的业绩还没有统计出具体的数据,但销售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已不是悬念。

欧阳云涛是山东盛能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销售主管,这家企业是山东省首批一次性通过审核并获得生产许可的乳制品加工企业。

同样是山东乳企,临沂惠通乳制品有限公司到现在已经停产了半年多。惠通乳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学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乳制品企业还在审批过程中,生产许可证一定能审批下来,这只是时间问题。”

全国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刚刚结束。数据显示,全国1176家乳制品企业有426家未能通过重审,107家须停产整改,通过重审的有643家。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此次乳业“洗牌”,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惨遭出局,这相应有一定的市场空白出现,将会有20%的市场空间和近30%的奶业资源腾出,这部分资源和市场份额将流入此次通过审核的企业手中,为其发展壮大带来机遇。

未通过审核企业:艰难等待或无奈转型

停产半年多以来,黄学泉并没有闲着,他辗转于各个超市之间:“虽然公司已经停产了,但以前和各家超市订立的合同等后续工作还没有处理完,同时以前的市场还需要维系。”

惠通公司是由新加坡外商投资成立,主导产品为纯鲜牛奶、酸奶、乳酸菌饮品、冷饮等。原本在这家乳企工作的六七十名职工,现在大多已经放假。“有一部分有技术的员工还在发工资,现在停产,只发了一半。等生产许可证审批下来,这一批人就可以马上着手生产了。”黄学泉告诉本报记者。

在乳制品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黄学泉经历了两次乳制品行业的“大动荡”,第一次是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再就是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这个通知要求乳企重新提出生产许可申请。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乳制品行业的利润大幅下降,再加上原材料、人工成本都大幅上涨,产品的价格却没有上涨,进一步摊薄了企业的利润。”黄学泉表示。

成立之初,公司先后投入约2000万元用于厂房建设和生产设备。“现在改做别的,那前期投入的钱就都‘打水漂’了,即使做别的行业,也需要相关许可证,市场也不明朗。现在只能是等待审核能早日通过,尽早发放生产许可证。”

本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审核不是“一刀切”,企业整改后还可以提出复审。

中信建投食品行业研究员郑绮表示,此次乳业生产许可证重审是一次针对全行业的审查,未能通过审查的企业确实可以在认为自身整改完成后重新提出审核。不过,再次单独审查要求可能会更严格一些。

多项自检指标相对应的是巨额的设备成本投入,此次部分未通过审核的乳企已经不再经营乳制品行业,开始转产其他行业,天惠乳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这家公司曾花费180多万元更新设备,但依然未通过审核。根据国家质监总局的政策,乳饮料产品不在此次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之列,天惠乳业于是转向生产乳饮料。“现在转型生产乳饮料,原来的生产设备大部分能用上,算是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公司内部一名管理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向健军分析,大多未通过审核的乳企转向产业链上游,成为原奶供应商,还有部分企业转型做乳饮料市场。这部分企业由于无法承担高额的产业升级成本而被迫退出并转型,在以后的转型过程中,资金紧张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填补20%市场空间:乳业巨头受益更多

盛能乳业是3月30之前一次性通过审核并获得生产许可的乳制品加工企业。目前产品包括纯牛奶、酸牛奶、酸奶饮料三大系列共20多个品种。这家企业是由山东临沂盛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3亿元兴建的集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为一体的大型乳品生产企业,目前有员工500多人,与养牛户组建了30多个自动化挤奶站。

“公司年前就已经准备此次的审核,在原来的投产基础上,先后又投入200—300万元的资金用于设备更新。”欧阳云涛告诉本报记者。

在这场“史上最严厉”的全国性乳业整顿后,欧阳云涛看到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在重新审批之后,全省乳企大概通过了一半,我们的市场空间肯定相应增大,去年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2—3亿元,今年肯定会突破这个数字。”

山东省作为奶业第三大省,此次审核中仅有69家获得产业准入,而通过生产许可重新审核的企业仅剩44家,截至目前通过率仅为51.2%。

向健军分析,此次乳业“洗牌”,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惨遭出局,而相应的,这将会有20%的市场空间和近30%的奶业资源以及10%左右的市场份额腾出。

但是,通过审核的企业仍然感受到了成本高涨下的压力。各地方乳企加工企业仍然采取合作建牧场或者与牧场企业签订供奶合同,对于上游的奶源并没有控制权。有专家指出,此次大整顿的直接后果是,乳制品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奶源和市场将更多地向伊利、蒙牛、光明等大品牌企业集中,乳企巨头从中将更多受益。

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分析,蒙牛、伊利和光明三大乳业巨头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通过此次审核,三大乳业巨头市场将进一步集中。。

伊利、蒙牛、光明三大乳业巨头正利用此次机会,争相谋求发展。蒙牛正计划增资6.6亿元,在广东打造乳制品加工基地;而伊利即将向惠州砸出4.6亿元,并计划2011年在奶源建设方面的投资超过14亿元。

向健军分析,在产品创新上,伊利率先引入新国标为其发展标准,此次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扩大将使此升级产品渠道更加广阔;而蒙牛企业将规模化与集约化作为企业实现全球化的要素之一,此次洗牌为蒙牛并购整合有价值企业提供了机会;光明乳业产品集中的中高端市场产品更新速度加快,此次洗牌为光明争夺更多中高端市场份额提供机遇。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