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内,因为食品需求压力较大,日本进口食品的数量会大幅增加。从长远看,只有符合其苛刻的食品卫生标准,并在日本创出品牌,才能保证我国食品出口企业出口日本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随着订单的增加,我国部分企业已经出现产能不足的瓶颈。”周思然指出,就此次事件带来的长期利好而言,我国食品企业可适当扩大产能,并实现产品结构的升级。
出口杠杆撬动食企转型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志豹/文
出口杠杆撬动食企转型
“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发生后,公司新增的订单就达到了去年近1/3的量,总共有大约150万美元的合同金额。”王吉杰不无兴奋地说。
王吉杰是青岛恒孚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目前几乎每天都要与日本的客户签订单合同。作为从事冷冻蔬菜的加工贸易公司,青岛恒孚的产品100%出口,其中,出口日本的比例占到一多半。
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与青岛恒孚一样从事食品加工贸易的企业输日订单都有所增加,有的甚至满负荷生产都供不应求。
有媒体报道称,日本地震后,中国食品企业接到日本订单的规模已达去年的10倍之多。大型农产品出口商济南一品集团执行总裁曹梦辉分析指出,作为日本鱼米之乡的东北部地区此次因为海啸导致海水倒灌,土壤的盐碱化治理预计至少需要5年时间,这也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在未来5—8年内将迎来一轮出口机会。
按照曹梦辉的分析,我国食品企业不只是短期内出口量增加,更为重要的是,将在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受益。“中国食品企业应该抓住这一契机,提高产品质量,适当扩大产能并升级产品结构,从而提高整个行业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告诉本报记者。
对日出口大增
日本震后一两周内,由于东部部分港口瘫痪,我国食品出口企业的对日订单被迫延期,当时有分析师预测日本将于5—6月增加农产品进口量以尽快补充库存。然而现在看来,这一预测已然提前了1个月。4月份,我国食品企业出口日本以及接受日本产品订单的数量就已经开始大量增加。
“以前公司每周向日本的出货量大约为15个集装箱,而现在每周要达到20个。”山东凤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公司主要是面向日本各大超市、连锁店与便利店出口油炸和蒸煮类的肉禽熟食。
与山东凤祥集团一样,江苏连云港顺福食品有限公司的对日发货量也急速攀升。据公司董事长胡向顺介绍,目前公司每周向日本发送的货柜数量由平时的30多个增加到50多个。日本地震后,公司出口日本农产品明显增加,主要有牛蒡、洋葱、胡萝卜、莲藕和卷心菜等各类保鲜、水煮蔬菜。
由于日本国内部分地区食品的短缺,不少日方客户纷纷要求我国的食品企业提前完成后几个月的订单。“日本国内食品自给率较低,而地震及核辐射显然加剧了这一现状。”周思然认为这是造成日本近期进口食品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约55%的进口鸡肉制品、44%左右的进口冷冻蔬菜、新鲜蔬菜及8%左右的进口对虾来自中国;每年鸡肉和蔬菜的进口金额约占日本从中国进口农产品总金额的80%以上。
受核事故及核污染影响,日本国内对海产品的需求主要依赖进口,这给我国的水产加工企业带来了加大出口的机遇。位于青岛城阳区的一家从事水产品生产与贸易公司的冷冻三文鱼、冷冻鳕鱼等产品已经供不应求,目前来自日本的订单已经够公司生产半年的了。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马晓春对本报记者表示,因核污染,一定时期内日本的农产品自给水平会大幅下降,对进口农产品的依存度会大幅提升。从我国出口日本的食用农产品种类看,短期蔬菜、鸡肉等出口日本的传统食品的出口量会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水产品、水果和猪肉等其他农产品的出口数量也会明显增长。
“中长期来看,此次事件必将利好我国食品行业。”周思然同样认为,日本地震及引发的核泄漏对日本国内农产品生产以及土地、海洋和生态等资源均造成长期的不可逆的破坏,对其农产品安全也造成长期严重的负面影响,这样的局面一方面将促使日本增加从我国进口的食品量;另一方面,日本食品出口量的减少也有望推动我国成为其他国家的食品进口对象。
据记者了解,受核辐射影响,很多国家都对日本食品采取了进口管制,日本食品的出口遭到极大打击。自从福岛核电站周边多个地区的农产品被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超标后,美国、新加坡、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纷纷宣布限制从日本受核污染影响的地区进口牛奶等食品,并且禁止从日本进口食品、农产品的品种和产地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分析人士表示,我国食品企业有望抢占一部分日本食品行业因此丢失的国际市场份额。
质量安全为王
尽管日本对中国的农产品需求猛增,但并非所有中国企业都能接获订单。多家食品加工企业高层表示,日本是全球执行食品准入最严格的国家,只有获得出口许可证的中国工厂方能顺利出口日本。以鸡肉熟食为例,日本仅允许35个中国工厂对日本出口。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对进口食品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就已经超过90%,其近乎苛刻的食品安全机制各国尽知。“日本对出口其国内的企业要求非常严格,也就是说,只有获得出口许可证的企业才可出口日本。”周思然对本报记者说,日本扩大出口企业数量的可能性较小。
“虽然目前的订单增加了很多,且日方客户要的很急,但是日方对食品的质量标准却丝毫没有降低。”青岛城阳区水产企业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同样也是不敢有半点懈怠,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订单。”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民众现在已经在抢购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陈日远表示,做出口的中国企业应该抓住机遇,按日本要求把好质量关,提高中国农产品在日本的影响力,增加出口量。
东兴证券食品饮料行业首席分析师刘家伟也分析说,国内养殖公司特别是有出口资质的公司会因出口量的增加而受益,同时也由于日本需求量增加,可能会促进更多的中国养殖企业改善品质、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日本肉类进口较高的标准。
“日本的动植物检疫和食品卫生检查标准非常高。”马晓春认为,我国食品出口企业要想把握机遇,在同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日本进口农产品的主要国家或地区竞争时更具竞争力,就必须在产品质量上一定符合日本的标准,否则我国食品企业将错失一次进军日本市场的机会。
“短期内,因为食品需求压力较大,日本进口食品的数量会大幅增加。从长远看,只有符合其苛刻的食品卫生标准,并在日本创出品牌,才能保证我国食品出口企业出口日本的可持续发展。”马晓春进一步表示,否则,苛刻的动植物检验检疫标准仍然会成为日本保护本国食品企业、拒绝进口我国食品所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
另外,面对国内当前“瘦肉精”、“毒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现状,我国的食品企业要想求生存、有大发展,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产品质量是企业的法宝。马晓春认为,只有千方百计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标准,才是保证国内市场、扩大出口市场的长久之计。
食品行业专家建议,针对日本灾后食品市场的需求特点及激增预期,我国要充分运用财政扶持政策积极实施企业质量认证和标准化提升建设,不断提高出口产品检疫检测标准,夯实出口产品的质量基础,打响“中国制造”品牌。
转型的契机
从短期看,日本扩大进口我国食用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是必然的,这给我国食品出口企业带来转型契机。
据记者了解,之前从未进口过中国的饮用水,但因担心本国内的产量无法满足需要,日本一些企业开始考虑与研究进口中国矿泉水的事情。同样,我国产的大米也有望借机出口到日本。
“哪怕从日本国内来讲,也不敢消费日本自产的大米,这给了我国大米进军日本市场的一个很好机会,比较有替代性的是中国东北的大米可以出口日本。”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副教授余淼杰表示。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陈树韦表示,由于我国食品行业集中度不高,我国企业难以掌握对日出口产品的定价权,食品企业的定价权基本上被日本的贸易企业所控制。
“虽然面临原材料等成本上涨压力,但是出口产品的价格却很难提高。”山泰食品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原因之一就是国内企业众多,竞争异常激烈。
而这一困境正面临有利的转折点。日本地震后,需求的猛增导致原料价格大幅上涨,随着国际行情的看涨,我国输日农产品出口价格也相应提高了10%—30%。“之前,虽然也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但是农产品出口价格上调的主动权却往往不在我国食品企业自己手里,现在,我国食品企业开始掌握对日出口定价权,受制于日方客户定价的状况也开始有所改变。”接受记者采访的某沿海农产品企业负责人表示。
“随着订单的增加,我国部分企业已经出现产能不足的瓶颈。”周思然指出,就此次事件带来的长期利好而言,我国食品企业可适当扩大产能,并实现产品结构的升级。
记者了解到的情况也是如此。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食品企业近期接到了大量来自日本的加急订单,许多企业的产能已无法满足需求。如福建省圣农实业有限公司在日本地震后的一个月,对日本的鸡肉熟食出口量,已较2010年全年翻了10倍左右。
烟台山海食品公司目前年加工产能约为1万吨,其中约6000吨出口至日本。但3月以来来自日本的需求猛增,山海食品一时应接不暇。公司相关负责人称,“由于产能不足,我们打算借机实现转型,主要生产一些附加值高的产品。”目前山海食品增加了烧烤类产品,这一行业的毛利率比鱼片高一倍左右。
“产能不足的压力以及产品结构升级的动力或许能促进以鸡肉制品为代表的食品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上述人士对本报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