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包容性增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包容性增长
 

2011年4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包容性增长’成为今年最热的话题,从‘均衡性增长到包容性增长’、从
  ‘企业责任到和谐社会’,中国企业需要认真实现内外的
  ‘双和谐’,真正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企业的“社会投资”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万斯琴陈玮英/文

企业的“社会投资”

“企业在包容性增长中的责任,就是企业对社会的投资”。

“创造财富、贡献税收、创造就业……企业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实际上就是企业现在所做的事情,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企业的回报、捐赠或其他的模式,也都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投资方式。”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说。

对于企业来说,包容性增长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模式,更是在考量企业管理者的经营智慧。在包容性发展的理念下,企业的发展方向已经由以往一味追求效率,转变为追求分享平等与开放的竞争格局,在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这种格局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更主要的,则是观念的转变。作为经济运行、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等重要要素的经营者和协调者,企业在包容性增长中大有可为。

惠及所有人的增长

经济的增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使人民生活水平随经济增长不断提高,幸福感不断增强。对于普通企业的员工来讲,他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很直接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待遇,可以快乐地工作。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忠向记者阐释了他对包容性增长的理解。他认为,包容性增长应该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就是“同创共享、互利共赢”。

“增强企业正‘外部性’,杜绝负‘外部性’,展现出国有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和生态责任,这也是企业包容性增长的应有之义。”刘明忠说。

冀中能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社平认为,包容性增长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均衡性。企业如同社区和家庭一样,都是社会的细胞,更是经济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要对社会负责,对子孙负责。”

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顾淑林看来,包容性增长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惠及所有人的增长,只是少数人或部分企业获得好处的就不能称之为包容性增长。

顾淑林认为,一方面,包容性增长需要保持经济高速、有效、持续的增长,从而创造大量的就业与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包容性增长要求通过减少与消除机会不平等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包容性。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机会,如果没有机会,机会平等也就成为空中楼阁;而如果机会不平等,社会缺乏包容性,经济就不可能保持高速、有效、持续的增长。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波表示,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成长,许多问题开始凸显。“包容性增长”问题涉及面较宽,主要有静态和动态两个研究视角。从静态的视角来看,要从提供更合理的分配政策入手,使底层民众能够更为公平地参与发展利益的分配,而这一过程是通过大量的中小企业来实现的。而动态视角的核心,就在于如何提升被排斥社会群体和欠发达经济区域的能力以及其参与主流经济发展的机会。

在吴晓波看来,动态视角在目前会更重要,它表现在一方面如何增强底层民众的工作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怎样破除阻碍他们参与主流发展的壁垒。

国企职责

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骨干力量,对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与生俱来的天然属性,这种责任感内生于央企对国民生活影响的日益加深,内生于对利益相关方诉求的不断关注,内生于对包容性增长的全面落实。

中钢集团总裁黄天文认为,“随着‘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实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并将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它开启了我国从增长到发展,从国强到民富的战略转型;更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这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实证明,一个企业发展依靠的是企业内在动力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这些都取决于企业是不是有正确的方向,其成长方式能不能为社会所接受。

“中央已将‘包容性增长’作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核心理念之一,而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是‘包容性增长’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其中,地区发展间的相对平衡应占有重要地位。”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任珠峰表示。

包容性增长,这个名词对地方国企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包容性增长虽然是一个全新概念,但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以‘统筹兼顾、成果共享、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包容性增长方式,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大型企业发展的一种责任和趋势。”全国人大代表、冀中能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社平说。

“包容性增长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均衡性。冀中能源集团一路由兼并重组而来,虽然各子公司发展不均衡,但无论是煤炭企业间的兼并,还是跨行业间的重组,每一个加入冀中能源集团的企业和职工,都要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王社平说。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表示,“‘包容性增长’成为今年最热的话题,从‘均衡性增长到包容性增长’、从‘企业责任到和谐社会’,中国企业需要认真实现内外的‘双和谐’,真正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共赢之路

在企业包容性发展路径的探索中,不少业界专家都提出了诸多可供参考的建议。中国企业联合会跨国经营研究所副研究员牛志强认为,企业实现包容性发展,可以借鉴一下巴斯夫的“1+3”项目模式。据悉,“1+3”项目的模式为:由一个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员企业,带动其供应链的3家商业伙伴组成一支团队。分析并明确3个合作伙伴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实际需要,提出具体目标和带动计划初步方案,最终实现产业链的共同发展。这一项目不仅提升了巴斯夫供应链的竞争力,更因内部的高效合作,使得巴斯夫的经营业绩快速增长。

事实上,一批独具眼光的企业管理者已经开创了“包容性发展”新的经营理念,带领企业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占据了有利的制高点。

对于央企和民企的关系,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宋志平认为,央企对民企应能起到带动作用。“央企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会带动民营企业,给他们很多机会。央企大多是巨型企业,需要众多民营企业做外包,央企和民企可以构成产业链的关系。”

在包容性增长理念下,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也积极融入其中,用企业自身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带动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发展。中国惠普公司的做法颇具代表性。“企业要自觉融合到包容性发展的大环境中来,实现企业本身的包容性发展。这是企业发展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惠普全球副总裁、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高瑞彬表示。

作为全球知名企业,惠普把用技术专长帮助企业、个人、社会来实现潜能,改善人们的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自进入中国以来,为实现上述经营目标,惠普推出了一系列计划。此外,惠普还利用其全球最大的IT供应链推行环保和绿色生产,发挥规模优势,带动产业链共同发展进步。同时,惠普还大力推广绿色产品、绿色设计、绿色办公、绿色节能减排的数据中心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大企业规模大影响力大,相应地承担的责任也会大一些,因此要率先作出表率。”高瑞彬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