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评论
 

2011年4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物价”须兼顾企业利益治理通胀用非市场化手段并非常久之计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井水明/文

“保物价”须兼顾企业利益

近日,国家发改委频繁约谈饮料、奶业、糖业、酒业等17家行业协会,以确保价格总体稳定。有报道称,生产金龙鱼等食用油的益海嘉里已被要求暂缓涨价,这一措施还将影响到其他食用油同行。在去年11月,相关企业被要求在今年3月前不要涨价。

国家主管部门约谈相关涨价企业,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自2010年底以来,发改委就约谈了中粮、益海嘉里、中纺和九三粮油等四家食用油巨头,要求其生产的小包装食用油4个月内不得涨价。随后,发改委又召集古船面粉、五得利面粉、利达面粉等大型粮企座谈,要求这些企业在今年两会前稳定价格。而在今年3月,针对联合利华等日化企业和顶新等方便面企业可能涨价的情况,发改委也迅速作出反应,约谈了相关企业。此次约谈后,康师傅、联合利华紧急刹车,暂缓涨价。随后,发改委约谈了酒业协会及部分酒企,并对成本变化不大但价格轮番上涨的白酒行业在当前形势下不妥当的定价行为提出了批评。可以看得出,此次约谈的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

在通货膨胀的特定时间点上,国家发改委对相关涨价企业的密切约谈,体现了国家有关部门对保物价的高度重视,彰显了国家有关部门稳定物价的决心。但是,国家相关部门保物价的努力和举措,在稳定物价的同时,也应该兼顾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带来的巨大压力,保证好相关涨价企业的实际利益和收益,充分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保物价举措的题中应有之义。

据悉,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发改委近日已宣布上调汽、柴油价格,汽油价格升幅约为4.5%,柴油价格升幅约为5.0%。目前国际油价已从去年的50美元/桶涨到了现在的100多美元/桶,石化类产品价格上涨了60%,植物油价格上涨了50%—60%。从这个意义上说,日化或者是消费品行业合理的涨价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传递到下游的必然结果。

如果现实中确实出现价格联盟、企业或行业协会“串通、合谋、蓄意”等导致了商品价格上涨,采用行政或法律手段进行及时治理,必然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涨价势头会迅速得到遏制。然而,在国内外大宗商品和作为上游的原材料等价格高企、人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下游的相关行业产品价格必涨无疑,只是经过价格传导的时间不同而已。从这个角度看,治理通胀虽然可用非市场化约谈等行政手段,但这并非长久之计。

事实上,密切约谈后,相关企业暂缓了涨价计划,但是,以行政方式“强摁牛喝水”只能起到短期效用。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全国各地都大幅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企业用工成本的上涨已成定局,必将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包括劳动力成本在内的各项难以控制的生产成本上涨,实际上已经给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中下游企业在成本和销售两端将同时受到原材料高企的价格挤压,部分企业已经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之中,如果这种情况持续过长时间,对于企业的生存乃至我国经济整体的平稳运行都是不利的。

而从长远来看,相关企业虽说暂缓了涨价计划,但是,企业盈利的本质需求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逼得他们不得不采取隐蔽的手法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约谈的后果将可能导致变相涨价甚至于报复性涨价都将不可避免。

因此,平衡控制物价水平和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重要的是尊重商品价格内在的形成机制,通过市场之手来化解和抵消市场中的涨价行为,少用甚至是不用诸如约谈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非市场经济手段,鼓励多用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等手段。对于受到原材料涨价因素制约过多的企业,未来应该适时地出台一些后续财税支持政策,进一步压缩市场原材料价格调整的幅度,从原材料供给的源头上强化监管的力度,帮助企业自行消化的比例,以保护企业的正常经营利益,保证实体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作者系江苏亚丰公司工作人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