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调查
 

2011年4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编者按: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冻结银行资金3600多亿元。货币收紧的信号再次加强。
  本报记者对各种类型的企业进行了深入采访,发现有的企业已经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有的企业仍融资乏术捉襟见肘。究其原因,有传统金融体制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融资能力的问题。
  目前有两股潮流正在涌动,一是因为金融体系改革引发的借贷双方关系变化,二是由于产融结合导致的融资模式变革。如何把握这两大趋势,在趋于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下破解融资难问题,是每家企业都需要做的功课。

货币收紧:“融资难”再上案头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玉志/文

货币收紧:“融资难”再上案头

4月16日,又是一个周六,李令成没有休息,飞赴上海继续谈业务。

在企业融资方式渠道单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背景下,作为河北国控担保集团董事长,李令成更多看到的是希望。

“在开展担保业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小企业不仅缺少资金,更缺少融资信息和融资渠道,把眼睛仅仅盯住银行贷款。”李令成说,实践一再证明,仅靠银行信贷的独角戏,难以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近年来的VC(创业投资)热中,李令成也赶了把“时髦”,成立创业投资公司。

李令成说,目前除了此前单一的担保服务业务外,河北国控担保集团成立了创业投资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从创业初期、扩张发展直到上市各个阶段的融资需求,为企业量身打造适合其自身特征的融资模式。

李令成认为,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贷款的高门槛把大部分中小企业挡在了门外。即便闯进了银行大门,中小企业也只能进行债权融资,不能获得股权融资,融资方式的单一性也制约了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

4月8日,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专题报告,更加佐证了李令成的观点。

报告显示,整体来看,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是企业获取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易程度”的调查也发现,企业规模越小,从银行贷款的难度越大。同时,虽然当前银行贷款利率水平市场化趋势更为明显,但相对大企业,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获取的资金成本更高。

中小企业资金成本远高于大企业

调查结果显示,62.3%的小型企业银行贷款利率高于基准利率,而大型企业,这一比例为27.2%;大型企业也获得了更多的优惠贷款,有13.6%的大型企业银行贷款利率低于基准利率,而小型企业的这一比例仅为2.5%。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找李令成来谈业务的中小企业主越来越多。如何甄别、筛选企业,哪类企业该走哪条融资途径,李令成如数家珍。

之所以如此看好中小企业和担保公司的合作,李令成说,由于众多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条件达不到银行的贷款要求,通过担保公司增级、增信,可以从银行获取发展资金。

中小企业缺“血”,融资难,已经是人尽皆知的难题。

仅以河北省为例,目前河北省有中小企业200多万家,80%以上存在融资难题,全省中小企业资金缺口约4700亿元,其中流动资金缺口达1200亿元以上。

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4月16日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被众多专家和企业老板热议。

“融资难,难于上青天。”4月14日,在论坛期间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圆桌会议上,春华资本创始人胡祖六套用了李白的一句诗,来形容当前民营企业的处境。

一位参加会议的嘉宾更加一针见血地指出,民营企业要靠自己努力,做到有一定规模和高度,才能有资格获得银行资金,因为银行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

而当前背景下,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使得大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以前贷款年利率都在6%左右,今年刚申请到的这笔贷款,已经达到了8.7%,利率提高了40%左右。”关于央行再次加息,吴建安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银行“拿钱”可谓瞬息万变,一周的时间利率就有所不同。他本想以8.17%的利率从银行贷款,没想到仅过了一个周末,银行又变卦了。

吴建安是湖北名仁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名仁纺织”)董事长,今年年初,这家企业刚刚从银行成功申请了一笔480万元的贷款。

拿到贷款,每个月却要多付上万元利息,吴建安心里压上了一块石头。

而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也显示,虽然当前银行贷款利率水平市场化趋势更为明显,但相对大企业,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获取的资金成本更高。

调查结果显示,62.3%的小型企业银行贷款利率高于基准利率,而大型企业,这一比例为27.2%;大型企业也获得了更多的优惠贷款,有13.6%的大型企业银行贷款利率低于基准利率,而小型企业的这一比例仅为2.5%。

调查还发现,超过20%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贷款付出规定利率之外的额外费用“很多”或“较多”,明显高于大型企业。

调查表明,中小型企业的利率负担要明显地高于大型企业。

六成民企借助民间借贷融资

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是企业获取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从企业过去三年已实施的重大融资方式来看,73.5%的企业选择了“长期银行贷款”,55.3%的企业选择了“民间借贷”。

目前,货币政策从适当宽松走向趋稳,市场上流动性资金收紧,作为银行来说可能就做不到满足所有借贷者,势必会有所选择。

“对存量客户的需求一般能满足,除非是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变坏等。而对于新贷款企业,他们的申请就有可能得不到全面满足。”一家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在不对等的背景下,依然是国企以及大型民企有机会获得贷款。调查表明,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长期银行贷款中得到较充足的资金。与国有企业不同待遇的是众多中小民营企业。

“我们曾向几家银行提交了贷款申请,但最后都没有得到批准。”上海洁然美化妆品公司总经理李俊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抱怨道。苏州、杭州多家代理商龙头企业也感受到了银行融资难度一年比一年大。

然而,抱怨归抱怨,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银行贷款依然是企业融资的主要血源。

上述报告同样显示,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是企业获取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从企业过去三年已实施的重大融资方式来看,73.5%的企业选择了“长期银行贷款”,55.3%的企业选择了“民间借贷”,14.9%的企业选择了“银团贷款”,10.5%的企业选择了“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

“这可能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目前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的门槛还是相对比较高的,例如要求企业的经营达到一定规模和一定盈利能力、运作比较规范等等;二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都还有所不足,限制了企业选择股权融资方式组合进行融资。”上述报告负责人表示。

从不同规模来看,与中小企业相比,大型企业融资方式比较多元化。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选择民间借贷的比重相对较高。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差别很大,民营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运用商业信用等民间借贷方式进行融资。

调查发现,过去三年有近2/3(62.3%)的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的形式进行融资。

融资再突围

郭广昌认为,今年如果银行进一步加息,不应该再施行对称加息,而是应该压低一点利差,如果利差保护太高,会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压力。

其实,融资难只是民营企业发展瓶颈上微小的一环。除了融资渠道外,近年来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博鳌论坛期间直呼,所有成本都在惊人地上升,土地、钢材、能源、劳务成本、税收成本,民营企业已经“没法搞了”。

关于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上海复星集团掌门人郭广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在国内也有诸多因素制约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例如行业准入的问题、中小企业贷款难、用工成本资金成本上升比较快、技术研发方面很难得到国家支持、税收成本增加等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制约了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再加上今年我国政府为了抑制物价,货币政策已经回归稳健,2011年将会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的一年。”郭广昌说。

郭广昌认为,今年如果银行进一步加息,不应该再施行对称加息,而是应该压低一点利差,如果利差保护太高,会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压力。

如何在宏观背景下,成功突围,成为今年众多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中国企联副会长、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提供给本报的提案中显示,应该进一步拓展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只靠间接融资,也应该逐渐开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市场空间。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建议,应该成立专门向中、小、微型企业贷款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对这家银行在全国快速设立分行给予优惠政策,使其尽快成为支持中、小、微型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博鳌论坛期间,在会议现场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参加圆桌会议的近30位民营企业家中近40%的人认为,在当前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未来最重要的融资渠道是民间拆借。

胡祖六认为,大银行本身不适合对中小企业服务,只有让民营资本进入壁垒森严的金融服务业,才可以真正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而对此,李令成则表示,将为河北省内300家中小企业提供多角度的融资服务,争取到2013年底,业务将延伸到省内的50个县、市、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