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思想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思想者
 

2011年4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是一个寒冷的时节,一个小孩开始了从农村到县城远房叔叔家读书的生活。叔叔并不富裕,但是,他用了自己最大的爱、理解、包容一直呵护、鼓励他考上大学。正是这种爱、理解、包容的力量支撑着他日后成长为一个有才华、有思想、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慈善家。
  他叫潘石屹。

让善和爱平衡物质和精神财富

富有者,不要缺失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江雪/文

让善和爱平衡物质和精神财富

潘石屹:“爱能把一个一个单独的灵魂连接起来,变成一个强大的世界。”

企业做大做强是每个优秀企业家的愿景。

但是由于文化的底气不同,取得的成就也不一样。这底气不仅仅包涵利润和独到的商业模式,还有社会品牌影响力、企业家个人价值观在社会的普及。

生活没有旁观者。

潘石屹在博客中写道:“无论有多少钱,多大权,没有爱,都不会带来幸福和喜悦。爱也是一种力量,它会把无力的人变成有力的人。它会把冷酷的人变成一个温暖的人。同样也可以把一个没有智慧的人变成富有聪明才智的人。”

因为人的精神是一个整体。分裂的、独立的个体是没有力量的。爱能把一个一个单独的灵魂连接起来,变成一个强大的世界。

《非常道》一书的作者余世存在2008年发表文章说:对当下事物和人的即时审断,可以正人心、距陂行、息邪说、放淫辟。”他说,如果他可以写当代转型时期身边的人物解读历史的话,他要写企业家任志强、王石、潘石屹、冯仑、李嘉诚。因为他们的嘉言嘉行或异言异行,也因为他们的重建价值系统。

潘石屹是最早入慈善队伍的企业家之一。2007年,他对员工说过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个远房叔叔无私的爱,让他在自卑的环境、冰冷的世界里支撑过来。在他有幸成为了“先富裕起来的人”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家乡的学校做善事、搞捐助。

这仅仅是他作为一个富有人的初期行为。

随着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悟和思考,作为一个知名企业家的潘石屹,在进行了考察之后,决定把对偏远山区小学生的美德教育作为企业长期慈善文化的大目标。这样,可实现灵魂相连。

民众最喜欢中国地产界几个知名企业家的理由是,他们敢于在公开场合讨论、批评行业和社会大问题,包括实际的商业操作。但是,民众也更喜欢他们能够有机会沉静的时候,愿意在博客上交流更多更深刻的“反思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出他们是在有共识地来推定某种思想,成为未来社会的一个标杆。

这些企业家反复问自己:“我们有钱了该爱什么?我们最缺的是什么?我们最需要去回报的是什么?”

多年的坚持,像任志强2011年1月28日说的那样:“近年,我们几个企业家多在扶贫基金、NPI公益中心等各种慈善活动碰面。在吴敬链,茅于轼的带动下,大量的企业与个人加入了公益活动的各个领域。明白了爱是生存的大主题。”

一位海外回来的留学生在选择到万通集团工作时写了一篇博客:“喜欢读老板写的每一本书,喜欢品读他心底的爱与批判精神所散发出的哲学家的光芒。国外有人总是强调中国民营企业老板没有西方的智慧和爱的情怀,由此缺乏历史责任感。因此,更需要有多多的企业家明白财富和精神的平衡。”

台湾大学哲学教授傅佩荣在一次跟潘石屹手下员工交谈时说:“人不能没有憧憬,无论什么年纪,多大成就。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他表示,社会人能够看重某个企业,关键是文化底气,也就是人们常常希冀的那种“先富裕起来的人一定要帮助还没有富裕起来的人。”

把房地产投资看作是一种“健康、必要”方式的各国投资人都认同一个观点:建筑讲美学。老板、企业家要懂美学。企业最后收获的是美学的平衡———

王文京:不对社会负责任的人也是没有梦想的人,而创业的世界是一定属于有梦想的人的,我能一路前行都是源自梦想。梦想里要有大爱。

回报世界以爱。“诺言”不要沉睡。

“纯真年代养就了一颗纯真心灵”是很多企业家对潘石屹爱的回报的一种“纯真总结”。而事实上,大家都更深刻地懂得,这种结果是一个人在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决绝了很多文化上的糟粕所取得的精华。

经常思考“世界不知道中国睡醒后价值主张是什么?会变成怎样?可以做点什么对世界有利的事情?”的用友软件集团董事长王文京就是一个把爱的回报当成企业文化主体的企业家。

与他一样具备觉醒意识的民营企业家、浙江省华成集团董事长沈风飞喜欢读《王永庆精神已逝》。他有过一次内心独白:“企业资产做到200亿时,我脑子里想得最多的一定不是赚更多的钱,而是在稳定的基础上,让心理、思想都有担当,让职业经理人得到股份,让员工带的‘主人翁’帽子上闪着具体的爱的光芒。彼此回报,延续未来。”

在记者看来,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在希望赢得世界尊敬的同时,肯于把自己的面孔固定地表达出清晰的气质:“营销幸福,营销爱。创造幸福企业,回报和谐社会。”

王文京在博客中写到:2010年公司的峰会主题为什么定为“创建幸福企业”?我认为,一个不要“紧箍咒”的企业家敢于对员工承诺说“我们要给员工幸福,那是终极目的,也是我们做企业家最大的回报。我拿什么承诺?我希望企业家都关注趋势,可以给员工带来幸福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是传统的高效率、高效益标准;二是创新标准;三是绿色标准。这对怀揣梦想的企业家或者正在做企业的人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王文京的一个梦想是“将来用友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公司,这个世界级的公司是大家的。员工的幸福被列为头等大事。”也就是说,王文京的用友,做的不仅仅是商业,而是一个美好幸福的事业。

2011年初,被国外媒体称道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表示:中国的“经济牛市”和“幸福熊市”一直在较力,揭示的是制度性断裂。这个深层的断裂带表现到现实社会中,就是“中等收入陷阱”或“东亚快乐鸿沟”。这两种“塌陷”都是由“断裂”造成的。所以不能只看GDP。

企业家哪个敢于把头上的“紧箍咒”先摘下来?

调查显示,最有幸福感的企业员工不是郭台铭的富士康,因为没有荣誉和幸福可以一起分享的企业员工,拿到手里的只是有限的冰冷票子。灵魂无爱,无以传递。

《激荡三十年》的作者吴晓波说:无数史实从远方奔腾而来,确乎,这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在繁荣生成的时候,腐烂已经开始,巨大的成就与同样庞大的危机,似乎一对孪生兄弟般地潜伏在我们前行的远方。

也就是说,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企业家只有从爱出发,才能到达爱的彼岸。企业家如果越来越能够读懂新时代员工的精神需要,更接近理性的挖掘员工的潜能,不怕承诺,坚守承诺,就会收获如栾润峰所说的结果:幸福的员工散发爱的光芒和力量就是不一样。企业家要寻找“井”来帮助你的员工事半功倍。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为我们的员工服务,来实现家宝同志的宣誓,让我们的人有尊严。

拉手爱,传承爱。

蒋锡培:“带走我的员工把工厂留下,不久后工厂就会长满杂草;拿走我的工厂把我的员工留下,不久后我们还会有个更好的工厂。”

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在博客上写到:企业家一定先爱好员工。“带走我的员工把工厂留下,不久后工厂就会长满杂草;拿走我的工厂把我的员工留下,不久后我们还会有个更好的工厂”,安德鲁的这句名言道出人才的重要性。而企业如何找到人才并留住人才?长期以来,我们远东与北大、清华等高校展开了广泛的人才合作培养计划,出发点是爱员工才是爱企业。美德之光一定是强大的。

丁磊日前在活动中回答记者:我们企业家如何看待自己的富有?有人说幸福是“吃得下睡得着每天开心”,但我想那是哺乳动物的基本反应。幸福应该是一个回报社会的工程。企业家要和员工一起为我们的环境、文明程度以及自身感受做提高的努力,继续探索精神境界的提高。这也是人才培育的一种方式。企业家要一直强调“天人合一”。

马云在博客上说:我人生路途中都可以找出别人分享给我们的爱的痕迹。上世纪,我们老是喜欢强调企业要发展成为优秀雇主公司。现在则强调员工是不是最幸福的员工。也许他们收入不是特别高,但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为自己创造了价值,为家人创造了价值的同时可以得到老板的爱,那是我们企业家的幸福。大部分80后、90后将会承担起解决这个社会很多问题的重任,关心他们,爱他们是我们这代企业家的责任。

当这个社会被财富的虚张声势搞得被偏见俘虏的时刻,需要有勇士站出来拨开迷雾,使得狭隘和贫乏得以渐渐消除。如果说信任可以使我们乐观和客观地看待世界的话,那么,企业家的财富将会给未来的中国带来更加透明的爱和支撑。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