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评论/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评论/观察
 

2011年4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双汇道歉且听其言观其行如果对双汇公关只纠缠细枝末节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影响人们的判断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杜文/文

对双汇道歉且听其言观其行

日前,国内各大门户网站及诸多平面媒体,在醒目的位置转载和刊发了“双汇瘦肉精万人道歉大会系公关公司策划”的消息。这则消息虽然无图,但似乎有“真相”:消息来源为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负责人;从消息源看,应该真实可信。但这则普遍刊发和转载的消息似乎于“瘦肉精事件”并无多大意义,关键还是看双汇今后的行动。

双汇“瘦肉精事件”,是继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的又一食品业重大丑闻。这件丑闻不仅影响了双汇品牌和产品销量,同时对食品行业也是一次打击。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对企业来说,双汇“瘦肉精事件”都是一个悲剧。

但是,“瘦肉精事件”毕竟是企业一手造成的,企业必须要为这件事负责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从本意来说,任何一家企业都不想抹黑自己,都想在公众和消费者面前树立一个光辉形象,都不愿成为一个有道德污点的过街老鼠。然而,世事难料,越怕鬼半夜越听见敲门声。双汇“瘦肉精事件”也是如此。早在2010年3月,双汇董事长万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出去的产品,一定要做到两条,第一个卫生条件符合,第二个安全卫生。”双汇对瘦肉精和“三聚氰胺”进行严查。

然而,仅过了一年时间,双汇就出现了不亚于“三聚氰胺事件”的丑闻。现实情况和万隆的言论南辕北辙,“瘦肉精丑闻”让双汇自己打了自己的脸,颜面扫地。

事实上,万隆的言论和现实情况的矛盾并不意味着万隆是一个不讲信用的人,也并不说明双汇是个大忽悠。双汇能创立自己的品牌并不是建立在“忽悠”上,扎实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瘦肉精事件”曝光后,双汇股价一泻千里,产品销量急转直下,品牌信誉荡然无存……据双汇自己称,此次事件致使市值蒸发103亿元;3月15日至本月初,影响销售额15亿元;济源双汇处理肉制品和鲜冻品直接损失预计3000多万元。事件造成的后果可谓触目惊心。但这怨不得别人,双汇自酿的苦酒必须自己喝。

事情既已发生,无可改变,双汇必须亡羊补牢,当务之急是做好两件事:一是从“瘦肉精事件”吸取教训,查找事件出现的原因,堵塞漏洞,以免“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二是必须重塑形象,消除消费者的担忧,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品牌信誉,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在这两个任务中,第二个任务显然要比第一个艰巨的多,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

实际上,双汇确实已经在行动。3月31日双汇召开了包括双汇集团所有管理层、漯河本部职工、经销商、部分新闻媒体万人道歉大会。此前已经召开过两次会议。万人道歉大会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然而遗憾的是,这个万人大会和此前两次会议都未消除舆论和消费者的质疑,普遍认为双汇缺乏诚意。

日前,大部分媒体又爆出双汇万人大会系公关公司的策划手笔。这条被普遍刊登和转载的消息虽然篇幅不大,但对已危机重重的双汇来说,不啻是雪上加霜。这条消息的本身并无什么引人或轰动之处,但在“瘦肉精事件”背景下无疑在告诉公众:双汇本身并无反思诚意,道歉大会只不过是公关公司策划的噱头而已。

笔者认为,双汇万人道歉大会无论是策划公司的主意还是双汇自身意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双汇向消费者道歉是否有诚意并以此为教训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这是问题的关键点,因为这代表双汇的道德品质和认知水平,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双汇重建形象、重建品牌及是否尊重消费者等问题。

一家企业从小走到大不容易,在发展的道路上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出现问题的企业运用显微镜和放大镜进行深入地探究和宏观的监察是必要,但需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性东西。如果对双汇公关只纠缠细枝末节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影响人们的判断。

因此,对于双汇道歉问题,重要的是察其言观其行,看双汇下一步到底怎么做,而不是纠缠其过程中的细枝末节问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