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全球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全球视野
 

2011年4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目前,国际乳业格局正进入调整期,行业并购日益增多,我国乳企与国际乳企同样拥有海外并购的机会。更为关键的是,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以蒙牛、伊利、光明为代表的中国乳企已经有能力走出去实施并购与开拓市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皆认为,中国乳企出海并购正当其时。

中国乳企开启出海并购时间窗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志豹/文

中国乳企开启出海并购时间窗

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而是眼瞅着就要到手的东西却在最后关头被别人抢了去。近日,光明乳业就经历了“最痛苦的事”。

3月22日,光明食品集团传来消息,法国优诺已经选择与美国通用磨坊进行排他性谈判。这意味着光明对法国酸奶制造商优诺的竞购旅程折戟而返。光明乳业失意法国优诺既有偶然性,又有一定的必然性。“相较对手,光明食品集团国际影响力较弱,缺乏国际化运营经验。”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分析说。

然而,失败既可以是绊脚石又可以是垫脚石。而光明则把此次失利当做是前进的垫脚石。“光明会坚定不移地把国际化道路走下去。”光明食品集团副总裁葛俊杰近日表示,光明仍会围绕包括乳业在内的几大主业进行并购。

目前,国际乳业格局正进入调整期,行业并购日益增多,我国乳企与国际乳企同样拥有海外并购的机会。更为关键的是,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以蒙牛、伊利、光明为代表的中国乳企已经有能力走出去实施并购与开拓市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皆认为,中国乳企出海并购正当其时。光明探路

“收购失败倒是件好事,并购优诺后的运营与整合风险很高。”宋亮表示,光明乳业还不具备驾驭优诺的实力,即使并购成功,优诺日后成为光明乳业累赘的可能性更大。

虽然旅途不顺,但是光明乳业在走出去进行海外并购的道路上已然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列。

2月3日,光明向法国优诺的卖方提出了首轮非约束性报价,对优诺公司100%的企业价值出价17.5亿欧元,同时提出了一个包括产品、市场、奶源、生产、营销、采购、研发、资金等在内的一份商业计划。

法国优诺是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全年销售额近40亿欧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仅次于达能。去年9月,PAI基金转让优诺50%股权的消息一经披露,即刻引来众多国际食品巨鳄的示好。

据记者了解,除光明外,参与竞购法国优诺的还有雀巢、通用磨坊、拉克塔里斯、法国AXA基金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2月底,光明得到卖方顾问的正式书面通知,确认其已进入第二轮竞标程序,其报价居于所有竞购企业报价首位。

此后,光明迅速搭建了包括财务顾问、法律顾问、会计师事务所、公关顾问在内的顾问团队开始尽职调查工作。

3月7日,光明联合项目小组赶赴法国与各利益相关方见面,并开展相关的公关工作。然而就在项目团队离开法国的当天,法国优诺即宣布已与通用磨坊签订了排他协议。据事后了解,光明方面给出的报价,事实上比通用磨坊的要高出1亿欧元。对此,法国优诺方面给出的官方解释是,尽管光明在各方报价中最具竞争力,但考虑到优诺与通用磨坊在30多年的特许合作中已建立起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而且通过合作可以避免双方目前的诉讼风险,因此他们最终做出了与通用磨坊合作的现实选择。

分析人士指出,最后时刻被通用磨坊横刀夺爱有其偶然性,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光明乳业国企背景的固有特征与自身国际化不足也是此次竞购法国优诺失败的重要原因。

“首先,光明食品集团的国企背景是外国企业和政府的担忧之处。受我国政治体制影响,外国企业和政府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设置的门槛较高,审批程序较严格。”对于光明乳业竞购法国优诺的失败原因,周思然表示,相较对手,光明食品集团国际影响力较弱,缺乏国际化运营经验。另外,我国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此次并购。

而在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光明乳业此次并购失败也在情理之中,“跟雀巢、通用磨坊等国际竞争对手比起来,光明乳业可谓涉世未深”。

“收购失败倒是件好事,并购优诺后的运营与整合风险很高。”宋亮表示,光明乳业还不具备驾驭优诺的实力,即使并购成功,优诺日后成为光明乳业累赘的可能性更大。

其实,光明乳业有过成功的海外并购经历。去年,光明乳业以约3.82亿元人民币认购新西兰Synlait乳业公司新增普通股,并获得后者51%股权,打破了其在海外并购的零记录。据媒体近日报道,光明乳业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今年的收购项目。持续复苏

颇有些尴尬的是,“至今我国还没有真正走出去的国际性乳企,每年只有几千吨的出口量,出口目的地也仅限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宋亮指出,我国乳企跟发达国家的国际性乳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去年这个时候,伊利、光明、三元发布的2009年年报和2010年一季报显示,中国的乳业就已度过三聚氰胺所造成的行业危机,进入快速恢复发展期。

现如今,时间过去一年,从蒙牛、光明近日发布的2010年年报来看,2010年我国乳业尤其是一线乳企继续维持了强劲复苏的势头。

蒙牛乳业发布2010年年报显示,公司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302.65亿元人民币,实现净利润12.37亿元,每股收益0.712元;光明乳业发布的年报也显示,公司2010年实现净利润1.94亿元,同比增长58.71%;伊利2010年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亿元。

从数据上看,三大乳企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同时拉动了整个乳业的发展。宋亮分析指出,中国旺盛的市场需求支撑了我国乳业及乳企的持续复苏与快速发展。

同时,在工信部、发改委、质检总局三部委牵头的乳品行业项目(企业)审查清理及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新政下,20%—25%的中小乳制品企业或被清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这也必将助推我国乳业的持续复苏。而由此释放出来的10%—12%的市场份额将让几大龙头乳企成为主要受益者。

在持续复苏与增长的态势下,乳业巨头纷纷计划进一步加大投资。伊利计划今年在奶源建设和牧场建设方面投资超过14亿元,同时计划在惠州投资4.57亿元新建日产800吨的超高温灭菌奶项目。蒙牛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吴景水近日公开表示,预计公司今年资本开支达17—19亿元人民币,其中15—17亿元用于产能扩张,包括新增3—4个新厂房,而今年整体产量目标,预计将在去年650万吨的基础上增加50—70万吨。

然而,颇有些尴尬的是,“至今我国还没有真正走出去的国际性乳企,每年只有几千吨的出口量,出口目的地也仅限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宋亮指出,我国乳企跟发达国家的国际性乳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时机来临

目前国际乳业企业正在进入行业调整期,国际乳业的并购此起彼伏。与国际乳业巨头一样,中国乳企同样拥有海外并购的机会。

“受频频爆发的乳制品安全事故影响,目前我国消费者信任危机愈演愈烈,进口奶源及洋品牌极受推崇,再加上国内奶源供应日益紧张,原奶价格日趋上涨及政策压力加剧等各种因素。”周思然告诉本报记者,在此背景下,我国乳企海外并购的时机已经到来。

宋亮持相同的观点。“中国的乳制品行业已经有了蒙牛、伊利等自主品牌企业,并且掌握了先进的技术与充裕的资金,现在走出去正当时。”宋亮表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乳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在世界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则必须将企业做大做强。”周思然进一步分析,通过同行业并购的方式,企业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并购企业的资源技术,整合并完善本企业产业链,另一方面将有利于本国品牌顺利进入国外市场,达到扩展企业营销渠道,企业走国际化路线的目的。

目前国际乳业企业正在进入行业调整期,国际乳业的并购此起彼伏。与国际乳业巨头一样,中国乳企同样拥有海外并购的机会。

从国际上来看,法国、荷兰、新西兰等世界著名乳业区都有老牌乳企被并购。有110余年历史的荷兰海普诺凯乳业集团近日就被澳优乳业控股收购,成为澳优乳业的第三大优质奶源供应商。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发达国家乳业消费市场的日趋饱和,类似的并购机会势必会越来越多。

虽然我国乳企仍然存在整体实力弱、全球运营经验少等各种问题,但是以蒙牛、伊利、光明为主的乳业巨头已经具备了走出去并购的能力。在2010年发布的“全球乳业20强”榜单中,蒙牛和伊利分别位于16、17位。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建议,在国内运作比较好的蒙牛、伊利、光明等乳企到国外进行以收购现有企业为主的投资,从而利用国内国外的两个资源及市场逐渐成长为世界级企业。

相比较趋于饱和的欧美市场,新兴国家的乳业市场保持快速的增长。据有关机构预测,未来10年,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将成为世界乳业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市场空间要远远超过欧美市场,这也是国际企业日益加大对新兴市场国家战略布局的原因所在。

中国乳企也看到了这一点并且已经有了相关的发展规划。记者了解到,在蒙牛下一个五年规划中,马来西亚、越南及印度等东南亚及亚洲地区将成为蒙牛“走出去”的首选地。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